“债冷股热”背后:全球资金“落子”中国新棋局
2025年11月19日 07:28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全球投资者布局人民币资产的新动向引人注目:一边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数月减持人民币债券;另一边是全球资金对中国股市热情高涨,持续坚定看好。

  “债冷股热”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投资逻辑?国际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的投资考量未来会如何演变?

  “债冷股热”

  资金流向“冰火两重天”

  曾将人民币债市视为“避风港”的国际投资者,今年更爱在中国股市“冲浪”。

  “10月全球资金流向最显著的变化是,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股票的配置迎来强劲复苏。”国际金融协会(IIF)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10月,流向新兴市场股票的全球资金达129亿美元,较9月猛增164亿美元。这其中,中国股票市场迎来约35亿美元净流入。

  实际上,自年初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就是全球资金的重要目的地。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北向资金对A股持仓市值连续第三个季度增长。前三季度,北向资金持仓市值累计增加逾3400亿元。

  与股票市场的持续流入形成鲜明对比,全球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债券的配置兴趣有所降温。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3.73万亿元,为连续第六个月减持,较年内高点减少约7100亿元。

  IIF在报告中表示,今年全球资金流向在新兴市场的股债之间分化加剧,但这一趋势在10月已有所缓和。

  利差、股市热

  催生全球资本再配置

  当下正在上演的“债冷股热”,是国际资本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重新布局。

  关于全球资金对于人民币债券配置热情“降温”,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利差、股市热潮、汇兑收益下降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股票热潮造成债市资金向股市轮换,叠加债市‘熊陡’走势,海外资金选择减持人民币债券。”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此外,外汇远期基差下滑,导致外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汇兑收益下降。去年同期同业存单迎来到期高峰,考虑到汇兑收入下降,今年外资同业存单持仓量明显下滑。

  兴业研究宏观市场部权益与基金高级研究员林泓涛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受短期利差等周期性因素影响显著,部分短期资金因此流出。

  反观股票市场,科技领域突破、资本市场支持政策不断落地等成为资金流入的重要驱动力。据摩根士丹利统计,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指数年初至今涨幅均约为30%,在全球市场位居前列。

  林泓涛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绿色科技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持续完善和开放度的提高,为外资创造了更便利、透明的环境,驱动北向资金持续流入。

  国际投资者趋于理性

  分层配置中国资产

  “债冷股热”的现象还会持续多久?外资布局人民币资产后续将呈现哪些特征?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从国际投资者布局中国资产的整体考量看,其短期行为或更关注利差、汇率等变化因素,长期行为则侧重分散投资与长期价值。

  王昕杰对记者表示,国际投资者在投资人民币资产时,会重点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中美利差叠加汇兑收入之后的性价比、人民币汇率稳定性以及中国股债资产的相对强弱。比如,在权益市场表现较好的时候,外资持有债券规模或面临阶段性回落。

  “总体来看,国际投资者将更加理性、分层地配置中国资产,既看重其高成长性,也关注其在全球组合中的风险分散功能。”林泓涛认为,未来外资在投资人民币资产的过程中,投资结构将更趋多元,除了传统蓝筹股,将更多关注科技、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的成长型企业。同时,投资策略更加注重长期价值,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深度绑定。

  尽管短期面临资金流出压力,但中国债市仍具有长期吸引力。林泓涛表示,当前中国债券市场规模与深度位居全球前列,且与全球市场相关性较低,具备独特的分散风险价值。随着中国经济回稳向好与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其长期作为资产配置“稳定器”的吸引力依然稳固。

  今年以来

  累计涨幅

  上证指数 17.54%

  深证成指 25.6%

  创业板指 43.31%

  恒生指数约30%

  MSCI中国指数约30%

  (截至11月18日收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债冷股热”背后:全球资金“落子”中国新棋局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Baidu
map